政策护航:实业发展的“阳光雨露”

政策护航:实业发展的“阳光雨露”

实业的成长离不开政策的精准滴灌。近年来,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一系列支持实业发展的举措:减税降费(如制造业增值税税率从16%降至13%)、金融支持(设立专项再贷款支持中小微企业)、营商环境优化(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推行“一网通办”)。2024年,针对新能源汽车、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,国家进一步加大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(最高可达120%),并设立产业引导基金撬动社会资本投入。

地方层面,江苏推出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”,重点支持专精特新企业;广东实施“制造业当家”战略,对重大产业项目给予用地指标倾斜;浙江打造“未来工厂”示范标杆,推动传统工厂向智能化转型。这些政策如同“组合拳”,既解决了实业发展的“燃眉之急”(如融资难、成本高),又营造了“长期主义”的制度环境(如知识产权保护、公平竞争),为实业茁壮成长提供了肥沃土壤。

企业家精神:实业振兴的“灵魂人物”

实业的每一次突破,都离不开企业家的敢为人先与坚守执着。从张謇“实业救国”的家国情怀,到任正非“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”的愿景驱动,再到曹德旺“做一片中国人自己的玻璃”的专注坚持,企业家精神始终是实业发展的核心动力。

这种精神具体表现为:一是创新勇气——敢于投入巨资研发(如华为每年将10%以上营收投入研发)、挑战技术无人区;二是工匠精神——追求极致品质(如格力电器“空调能效比全球第一”)、精益求精;三是责任担当——不仅关注企业利润,更注重员工福利(如福耀玻璃为员工提供住房)、环境保护(如宁德时代建设零碳工厂)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我们自己人”,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、弘扬企业家精神,就是为实业振兴注入最活跃的因子。

滚动至顶部